甘肃临夏:产业扶贫“头雁”先飞

发布时间:2018-07-09来源:农民日报 本文总阅读量
字号:【

  近日,来自甘肃省临夏州深度贫困地区的26名基层干部和合作社带头人来到张掖市前进村,参加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班,围绕组织引领、帮贫带富、产业兴村等主题进行了座谈交流。总体看,临夏州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有基础,创新机制有方法,带动农户有动力,在产业扶贫道路上展现出催马扬鞭、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进取姿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要建强基层党支部。作为五级书记的最基层,临夏州村各村党支部书记正在开拓创新,带领群众抱团脱贫,在组织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夏县掌子沟乡白土窑村六社村主任、合作社理事长王志强介绍,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思路,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土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资料、统一种植管理、统一经营销售,采取合作社集中经营、农户分散种植等运行模式,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实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三赢目标。 

  康东县上湾方马巴村支部书记、高原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育民介绍,2015年他和村党支部成员从青海互助县引进高原树莓,每人种植1.5亩,试种成功后,利用精准扶贫无息贷款,动员13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高原树莓200亩,并于20161月注册合作社。 

  一个村子发展得好,关键要有一个好党支部。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村党支部队伍,就如同建设了坚实的战斗堡垒。同时多位村支书也流露出村党支部面临缺乏人才支撑的远虑,当下很多青年人不愿意回到农村,认为从事农业农村工作不体面、没有尊严,择业时倾向也能干、也能赚、也好看的行业。谁来带领群众振兴产业,谁来从事农业推进产业兴村已经成为大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摆脱贫困,发展产业则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去年以来,临夏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的发展目标,多措并举,激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东乡族自治县福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福良兴奋地说,今年省委书记林铎曾亲临合作社调研视察,鼓励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带动更多群众早日实现小康,为实现产业发展、担当脱贫使命指明了方向。 

  构建创业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学员论坛上,临夏州和政县富农种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旭成介绍了他的旅游扶贫新模式。合作社现有社员113人,种植面积915亩。2015年合作社开始种植鲁冰花,成为和政旅游新热点,不仅当年收回成本,而且直接带动50多户群众家门口就业,还入选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 

  贫困农民发展能力弱、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但握指成拳就可以形成合力。新型经营主体可以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先进生产力和规模经营的快车。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一定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要花一番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政策落实。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种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树莓产业是我县的一张靓丽名片,苏育民介绍,康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树莓产业,拨发专项扶贫资金50万,修建库容100吨的冷藏保鲜库1座,下一步还要进行树莓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进入丰产期,合作社还开展高原树莓采摘马巴村一日游活动,提升品牌人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是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益发展,是市场机制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临夏州通过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既可以使生产者、加工者、消费者受利,又可以使贫困农户分享增值收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贫困地区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如果把现代生产要素与深度贫困地区资源、劳动力等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深度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差距很有可能转化成集聚后发优势的潜力、动力和机遇。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在临夏大地上,新型经营主体正携手贫困群众,共同演绎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奋斗故事! 

附件: